近日,化工学院青年教师徐环斐副教授团队在基于低共熔溶剂的绿色体系中提取牡丹花活性成分的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为花卉的高值化利用开辟了新路径,相关研究成果已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件,发表高水平论文1篇。
团队的两项发明专利分别为“量子化学模拟筛选低共熔溶剂提取牡丹花活性成分的方法”(专利号:ZL 202410599765.5)和“低共熔溶剂选择提取花青素、芦丁和没食子酸的模拟方法”(专利号:ZL 202410659484.4)。研究关键技术的突破,揭示了低共熔溶剂与花卉中关键活性成分(如花青素、芦丁、没食子酸)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设计高效、精准的提取溶剂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使得提取过程更加环保、高效,极大地提升了牡丹花等花卉活性成分的利用率。以实现对牡丹花等花卉中特定活性成分的定向高效提取。专利的授权不仅是对团队技术创新的认可,更是为后续研究和产业化应用提供了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有助于促进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
同时,研究成果以“Probing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choline chloride-based deep eutectic solvents with flavonoid and polyphenol systems”为题目,发表在知名国际期刊Journal of Molecular Liquids (SCI一区TOP期刊),论文DOI链接为doi.org/10.1016/j.molliq.2024.125310。论文第一作者为化工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魏家晖,通讯作者为徐环斐,青岛科技大学为第一单位和唯一通讯单位。论文基于分子模拟研究了六种不同类型低共熔溶剂提取花卉中活性成分过程中相互作用能、氢键数量、作用力类型以及溶剂分布程度,揭示了相互作用机制。采用量子化学计算以芦丁、没食子酸、花青素的结构为目标分子,探究相互作用反应位点,结果表明既有羟基又有氨基的乙醇胺作为氢键供体与氯化胆碱所形成低共熔溶剂在提取过程中展现出了最优的效果,解决了花卉活性成分提取效率低的问题。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